输入 | ||||
输入信号 | 电流 | 电压 | 电阻 | 电偶 |
输入阻抗 | ≤250Ω | ≥500KΩ | ||
输入电流最大限制 | 30mA | |||
输入电压最大限制 | <6V | |||
输出 | ||||
输出信号 | 电流 | 电压 | 继电器 | 24V配电或馈电 |
输出时允许负载 | ≤500Ω |
≥250KΩ (注:需要更高负载能力时须更换模块) |
AC220V/0.5A(小) DC24V/0.5A(小) AC220V/2A(大) DC24V/2A(大) 见备注 |
≤30mA |
调节输出 | ||||
控制输出 | 继电器 | 单相可控硅 | 双相可控硅 | 固态继电器 |
输出负载 |
AC220V/0.5A(小) DC24V/0.5A(小) AC220V/2A(大) DC24V/2A(大) 见备注 |
AC660V/0.1A |
AC600V/5A (如果直接驱动 必须注明) |
DC12V/30mA |
综合参数 | ||||
测量精度 | 0.2%FS±1字 | |||
设定方式 | 面板轻触式按键数字设定;参数设定值密码锁定;设定值断电永久保存。 | |||
显示方式 | LED红/绿数码管双排显示或LED红/绿数码管双排显示+51段LED光柱显示 | |||
使用环境 | 环境温度:0~50℃;相对湿度:≤85%RH; 避免强腐蚀气体。 | |||
工作电源 | AC 100~240V(开关电源) (50-60HZ); DC 20~29V (开关电源)。 | |||
功耗 | ≤5W | |||
结构 | 标准卡入式 | |||
通讯 |
采用标准MODBUS通讯协议,RS485通讯距离可达1公里;RS232通讯距离可达:15米。 注:仪表带通讯功能时,通讯转换器最好选用有源转换器 |
外形尺寸 | 开孔尺寸 | 外形尺寸 | 开孔尺寸 |
160*80mm(横式/光柱) | 152*76mm | 96*48mm(横式) | 92*45mm |
80*160mm(竖式/光柱) | 76*152mm | 48*96mm(竖式) | 45*92mm |
96*96mm(方式/光柱) | 92*92mm | 72*72mm(方式) | 68*68mm |
48*48mm(方式) | 45*45mm |
![]() ![]() |
确认键:数字和参数修改后的确认 翻页键:参数设置下翻键 退出设置键:长按2秒可返回测量画面 配合 ![]() |
![]() ![]() |
位移键:按一次数据向左移动一位 返回键:长按2秒可返回上一个参数 |
![]() ![]() |
减少键:用于减少数值 带打印功能时,显示时间 在点动输出时,可以实现阀位点动关小 |
![]() ![]() |
增加键:用于增加数值 带打印功能时,用于手动打印 在点动输出时,可以实现阀位点动开大 |
出厂设置 | 参数 | 设定范围(字) | 说明 |
![]() |
设定参数禁锁 |
0~999 |
LOC=00:无禁锁(一级参数可修改) LOC≠00,132:禁锁(一级参数不可修改) LOC=132:无禁锁(一级参数、二级参数可修改) |
![]() 第一报警值 |
-1999~9999 | 第一报警的报警设定值 | |
![]() 第二报警值 |
-1999~9999 | 第二报警的报警设定值 | |
![]() 第三报警值 |
-1999~9999 | 第三报警的报警设定值 | |
![]() 第四报警值 |
-1999~9999 | 第四报警的报警设定值 |
出厂设置 | 参数 | 设定范围(字) | 说明 |
返回到初始画面LOC |
控制环断线/短路报警 |
1~9999(S) |
当仪表控制输出量等于PIDL或PIDH,并且连续时间大于 LBA设定时间,而PV测量值无变化,则判断为控制环故 障,输出报警。(设定LBA报警时有此参数) |
![]() 第一报警回差 |
0~9999 | 第一报警的回差值 | |
![]() 第二报警回差 |
0~9999 | 第二报警的回差值 | |
第三报警回差 |
0~9999 | 第三报警的回差值/位式控制回差值 | |
![]() 第四报警回差 |
0~9999 | 第四报警的回差值 | |
![]() 比例带 |
1~9999 |
显示比例带的设定值(P值越小,系统响应越快;P值越大, 系统响应越慢) |
|
![]() 积分时间 |
1~9999(×0.5S) |
显示程序积分时间的设定值,用于解除比例控制所产生的 残留偏差。I值越小,积分作用增强;I值越大,积分作用 相应减弱。设定为(9999)时,积分作用为OFF。 |
|
![]() 微分时间 |
0~1999(×0.5S) |
显示程序微分时间的设定值,D值越小,系统微分作用越弱; D值越大,系统微分作用越强;设定为0时,微分动作则成 OFF;用于预测输出的变化,防止扰动,提高控制的稳定性。 |
|
![]() 输出周期 |
1~200(×0.5S) 精度:10mS |
控制输出的周期 (开关量控制输出时有此参数) |
|
输出抑制参数 |
0.00~1.00 |
越大抑制越强:当SF=1.00抑制最强,当SF=0.00抑制消取 (详见7.5关于SF参数的使用注解) |
|
辅助输出比例带 |
1~9999 |
显示辅助输出比例带的设定值(P值越小,系统响应越快;P值 越大,系统响应越慢)(见备注1) |
|
辅助输出 积分时间 |
1~9999(×0.5S) |
显示辅助输出积分时间的设定值,用于解除比例控制所产生的 残留偏差。I值越小,积分作用增强;I值越大,积分作用相应 减弱。设定为(9999)时,积分作用为OFF。(见备注1) |
|
辅助输出 微分时间 |
0~1999(×0.5S) |
显示辅助输出微分时间的设定值,D值越小,系统微分作用越 弱;D值越大,系统微分作用越强;设定为0时,微分动作则 成OFF;用于预测输出的变化,防止扰动,提高控制的稳定性。 (见备注1) |
|
辅助输出周期 |
1~200(×0.5S) 精度:10mS |
辅助输出的周期(见备注1) (开关量控制输出时有此参数) |
|
辅助输出 输出抑制参数 |
0.00~1.00 |
辅助输出抑制积分作用以减少超调,1.00抑制作用最强, 0.00没有抑制作用(详见7.5关于SF参数的使用注解) (见备注1) |
|
![]() 自整定 |
0~1 |
Aut=0-关:手动设定PID参数值 Aut=1-开:自动演算(自整定) (参见7.3说明) |
参数 | 符号 | 名称 | 设定范围 | 说明 | 出厂预设值 |
SV | 控制目标值 | 全量程 | 显示控制目标值的设定值 | 500或50.0 |
出厂设置 | 参数 | 设定范围(字) | 说明 |
![]() 输入分度号 |
0~35 | 设定输入分度号类型(见输入信号类型表) | |
小数点 |
0~3 |
dP=0:无小数点 dP=1:小数点在十位(显示XXX.X) dP=2:小数点在百位(显示XX.XX) dP=3:小数点在千位(显示X.XXX) |
|
第一报警方式 |
0~8 |
ALM1=0:无报警 ALM1=1:第一报警为下限报警 ALM1=2:第一报警为上限报警 ALM1=3:第一报警为偏差外报警 ALM1=4:第一报警为偏差内报警 ALM1=5:第一报警为上偏差报警 ALM1=6:第一报警为下偏差报警 ALM1=7:第一报警为LBA报警(1-9999S) ALM1=8:第一报警为手自动状态输出 |
|
第二报警方式 |
0~8 |
ALM2=0:无报警 ALM2=1:第二报警为下限报警 ALM2=2:第二报警为上限报警 ALM2=3:第二报警为偏差外报警 ALM2=4:第二报警为偏差内报警 ALM2=5:第二报警为上偏差报警 ALM2=6:第二报警为下偏差报警 ALM2=7:第二报警为LBA报警(1-9999S) ALM2=8:第二报警为手自动状态输出 |
|
第三报警方式 |
0~9 |
ALM3=0:无报警 ALM3=1:第三报警为下限报警 ALM3=2:第三报警为上限报警 ALM3=3:第三报警为偏差外报警 ALM3=4:第三报警为偏差内报警 ALM3=5:第三报警为上偏差报警 ALM3=6:第三报警为下偏差报警 ALM3=7:第三报警为LBA报警(1-9999S) ALM3=8:第三报警为手自动状态输出 ALM3=9:第三报警为正转输出 |
出厂设置 | 参数 | 设定范围(字) | 说明 |
第四报警方式 |
0~9 |
ALM4=0:无报警 ALM4=1:第四报警为下限报警 ALM4=2:第四报警为上限报警 ALM4=3:第四报警为偏差外报警 ALM4=4:第四报警为偏差内报警 ALM4=5:第四报警为上偏差报警 ALM4=6:第四报警为下偏差报警 ALM4=7:第四报警为LBA报警(1-9999S) ALM4=8:第四报警为手自动状态输出 ALM4=9:第四报警为反转输出 |
|
闪烁报警 |
0~1 |
ALG=0无闪烁报警 ALG=1带闪烁报警 |
|
滤波系数 |
0~19次 | 设置仪表滤波系数防止显示值跳动(见仪表参数说明2) | |
设备号 |
0~250 | 设定通讯时本仪表的设备代号 | |
通讯波特率 |
0~4 |
Baud=0:通讯波特率为1200bps; Baud=1:通讯波特率为2400bps Baud=2:通讯波特率为4800bps; Baud=3:通讯波特率为9600bps Baud=4:通讯波特率为19200bps |
|
![]() 报警打印功能 |
0~1 |
Pt-A=0:无报警打印功能 Pt-A=1:有报警打印功能(无打印功能时,无此参数) |
|
![]() 定时打印间隔时间 |
1~2400分 | 设定定时打印的间隔时间 (无打印功能时,无此参数) | |
![]() 打印单位 |
0~45 | 参见单位设定功能代码表(无打印功能时,无此参数) | |
![]() PID作用方式 |
0~1 |
Mode=0:正作用 Mode=1:反作用 |
|
加热冷却模式 |
0~1 |
H-C=0:标准模式(单PID调节) H-C=1:加热/冷却双输出(双PID调节) (注:当H-C=1时,算式类型不可选择位式控制) |
|
PID输出类型 |
0~2 |
Out=0:继电器、SSR(固态继电器控制输出)、SCR-可控硅过零触发 Out=1:电流、电压控制输出 Out=2:阀位正反转控制输出(此时第三报警不能使用) |
|
冷却输出类型 (H-C=1时才有) |
0~1 |
Out2=0:继电器、SSR(固态继电器控制输出) SCR-可控硅过零触发(此时第四报警不能使用) Out2=1:线性电流(电压)输出 注:当out=2,即主输出为阀位正反转控制输出时,out2只能模拟量输出 |
|
PID输出显示 |
0~5 |
disp=0:SV光柱显示控制目标值 SV数字显示控制目标值 disp=1:SV光柱显示控制目标值 SV数字显示PID运算结果 disp=2:SV光柱显示控制目标值 SV数字显示阀位反馈值 disp=3:SV光柱显示PID运算结果 SV数字显示控制目标值 disp=4:SV光柱显示PID运算结果 SV数字显示PID运算结果 disp=5:SV光柱显示PID运算结果 SV数字显示阀位反馈值 |
出厂设置 | 参数 | 设定范围(字) | 说明 |
![]() 算式类型 |
0~2 |
PID=0:人工智能算式,适用于滞后大,控制速度比较缓慢的控制 系统,如电炉的加热 PID=1:人工智能算式,适用于控制响应速度迅速的系统,如调节 阀对压力、流量等物理量的控制系统 PID=2:位式控制 |
|
控制方式选择 |
0~2 |
ctrl=0:单路输入PID控制 ctrl=1:双路输入阀位控制 ctrl=2:双路输入外给定控制 |
|
![]() 阀位行程时间 |
0~200 |
阀位行程时间,从全闭到全开所需时间 (Out=2时有此参数) |
|
![]() 正反转手动控制方式 |
0~1 |
Sd=0:触点输出 Sd=1:点动输出(Out=2且ctrl=1时有此参数) |
|
![]() 阀位控制输出回差值 |
0.5~10.0% |
正反转阀位反馈控制:阀位控制输出回差值; 正反转无反馈控制:阀位控制死区,例如死区为2%, 当输出变化大于2%时,PID才输出新的值;(Out=2时有此参数) |
|
![]() 上电手/自动状态 |
0~2 |
PO=0:上电初始状态为手动状态 PO=1:上电初始状态为自动状态 PO=2:上电初始状态为断电前的状态,即断电前如果是手 动状态,那么上电后也为手动状态;反之,就为自动状态 |
|
PID控制输出下限 |
-100~100% |
PID控制输出下限幅值(见注1) 设置0~100%时,表示加热制冷模式选择为标准模式,单PID调节 中作为限制调节输出最小值 设置-100~-1%时,仪表作为一个双PID控制系统,具备加热/制冷 双输出功能,当主控制输出用于加热,那么辅助输出用于制冷 |
|
![]() PID控制输出上限 |
-100~100% |
PID控制输出上限幅值(见注1) 设置-100~-1%时,仪表成为一个单向输出系统,主控制输出不 工作 |
|
输入的零点迁移 |
全量程 | 输入零点的迁移量(见注2) | |
输入的量程比例 |
0~1.999倍 | 输入量程的放大比例(见注2) | |
冷端补偿的零点迁移 |
全量程 |
冷端补偿的零点迁移量(热电偶输入时,有此参数) (见注2) |
|
冷端补偿的放大比例 |
0~1.999倍 |
冷端补偿的放大比例(热电偶输入时,有此参数) (见注2) |
|
![]() 控制输出的零点迁移 |
0~1.2 | 控制输出的零点迁移量(见注3) | |
控制输出的放大比例 |
0~1.2 | 控制输出的放大比例(见注3) | |
模拟量输出2的零点迁移 |
0~1.2 | 模拟量输出2的零点迁移量(见注3) |
出厂设置 | 参数 | 设定范围(字) | 说明 |
返回到初始画面Pn |
线性输出2的放大比例 |
0~1.2 | 线性输出2的放大比例(见注3) |
变送输出量程下限 |
全量程 | 变送输出的下限量程 | |
变送输出量程上限 |
全量程 | 变送输出的上限量程 | |
![]() 闪烁报警下限 |
全量程 |
闪烁报警下限量程(测量值低于设定值时,显示测量值并闪烁, ALG=1时有此功能) |
|
闪烁报警上限 |
全量程 |
闪烁报警上限量程(测量值高于设定值时,显示测量值并闪烁, ALG=1时有此功能) |
|
![]() PV光柱显示下限 |
全量程 | PV光柱显示的下限量程值(光柱表时有用) | |
PV光柱显示上限 |
全量程 | PV光柱显示的上限量程值(光柱表时有用) | |
测量量程下限 |
全量程 | 设定输入信号的测量下限量程(见注4) | |
测量量程上限 |
全量程 | 设定输入信号的测量上限量程(见注4) | |
小信号切除 |
0.0~100.0 |
设定输入信号的小信号切除量(输入信号小于设定的百分比时, 显示为0,本功能仅对电压、电流信号有效) |
|
SV输入分度号 |
0~35 | 输入分度号类型(单路输入PID控制仪无以下参数) | |
SV显示小数点 |
0~3 |
F-dp=0:无小数点 F-dp=1:小数点在十位(显示XXX.X) F-dp=2:小数点在百位(显示XX.XX) F-dp=3:小数点在千位(显示X.XXX) |
|
![]() 滤波系数 |
0~19 | 设置仪表滤波系数防止显示值跳动 | |
SV显示输入零点迁移 |
全量程 | 设定SV显示输入零点的迁移量 | |
SV显示输入量程放大比例 |
0~1.999倍 | 设定SV显示输入量程的放大比 | |
![]() SV测量量程的下限 |
全量程 | 设定SV输入信号的测量下限量程(注4) | |
![]() SV测量量程的上限 |
全量程 | 设定SV输入信号的测量上限量程(注4) |
分度号Pn | 信号类型 | 测量范围 | 分度号Pn | 信号类型 | 测量范围 |
0 | 热电偶B | 400~1800℃ | 18 | 0~350Ω远传电阻 | -1999~9999 |
1 | 热电偶S | 0~1600℃ | 19 | 30~350Ω远传电阻 | -1999~9999 |
2 | 热电偶K | 0~1300℃ | 20 | 0~20mV | -1999~9999 |
3 | 热电偶E | 0~1000℃ | 21 | 0~40mV | -1999~9999 |
4 | 热电偶T | -200.0~400.0℃ | 22 | 0~100mV | -1999~9999 |
5 | 热电偶J | 0~1200℃ | 23 | -20~20mV | -1999~9999 |
6 | 热电偶R | 0~1600℃ | 24 | -100~100mV | -1999~9999 |
7 | 热电偶N | 0~1300℃ | 25 | 0~20mA | -1999~9999 |
8 | F2 | 700~2000℃ | 26 | 0~10mA | -1999~9999 |
9 | 热电偶Wre3-25 | 0~2300℃ | 27 | 4~20mA | -1999~9999 |
10 | 热电偶Wre5-26 | 0~2300℃ | 28 | 0~5V | -1999~9999 |
11 | 热电阻Cu50 | -50.0~150.0℃ | 29 | 1~5V | -1999~9999 |
12 | 热电阻Cu53 | -50.0~150.0℃ | 30 | -5~5V | -1999~9999 |
13 | 热电阻Cu100 | -50.0~150.0℃ | 31 | 0~10V(不可切换) | -1999~9999 |
14 | 热电阻Pt100 | -200.0~650.0℃ | 32 | 0~10mA开方 | -1999~9999 |
15 | 热电阻BA1 | -200.0~600.0℃ | 33 | 4~20mA开方 | -1999~9999 |
16 | 热电阻BA2 | -200.0~600.0℃ | 34 | 0~5V开方 | -1999~9999 |
17 | 0~400Ω线性电阻 | -1999~9999 | 35 | 1~5V开方 | -1999~9999 |
代码 | 0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
单位 | Kgf | Pa | KPa | MPa | mmHg | mmH2O | bar | ℃ | % | Hz | m | t |
代码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
单位 | l | m³ | Kg | J | MJ | GJ | Nm³ | m/h | t/h | l/h | m³/h | kg/h |
代码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32 | 33 | 34 | 35 |
单位 | J/h | MJ/h | GJ/h | Nm³/h | m/m | t/m | l/m | m³/m | kg/m | J/m | MJ/m | GJ/m |
代码 | 36 | 37 | 38 | 39 | 40 | 41 | 42 | 43 | 44 | 45 | ||
单位 | Nm³/m | m/s | t/s | l/s | m³/s | kg/s | J/s | MJ/s | GJ/s | Nm³/s |